陕西省-汉中市
陕西省-汉中市
陕西省-汉中市
陕西省南郑县南湖风景区,位于古城汉中西南十七公里的汉山北麓。这里,北依秦岭,南临巴山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集北方的苍劲与南方的灵秀于一体,素有“西北明珠”之称,是休闲、度假、旅游的好去处。 南湖1955年6月5日建成,坝高26米,蓄水765万立方,水深23米,年产鲜鱼10万斤,灌溉农田3.3万亩。风景区方圆4.5平方公里,水域面积1109亩,525万株树木,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,绿化了整个景区的七条沟, 八架山,六十八个山头。 景区沟岭幽深,水域曲折,山水翠绿,鸟鸣鱼跃,花卉四季争妍。意境开阔,山水环境,水碧山青,神工造化的自然美同巧夺天工的园林古建筑相结合,融碧水青山为一体,集天灵地秀于其内,自然生景,景中传神,目前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旅游胜地。 南湖风景区是真山真水,美的自然、朴素而又真切,青山环抱,绿水相绕,亭台楼阁,天然成趣;湖风山色 尽在秀丽妩媚之中。经过多年开发建设,大自然的美丽同园林式的古建筑相结合,真可谓“融碧水青山为一体, 集天灵地秀于其内”,增添了无尽的优雅与情趣。 游览南湖风景区最佳路线。进大门,过白玉桥,沿一百三十九级台阶登上坝顶,立即可见“一湖等水如明 镜,四面青山似画屏”。再踏云梯,上狮子亭,更可览南湖全景。眺远山,云雾飘缈,峰巅微露,亭台楼阁, 隐约可见;观平湖,波光粼粼,游船点点,山水交溶,意境深远。下九曲路,过迎水坝,穿林荫道至一号码头, 乘机动船、豪华艇、快艇经水榭长廊,绕湖心岛,过百尺峡,由民乐庄码头上岸,观动物园,川陕革命根据地 纪念馆,游民乐园;步七仙鹤桥过百花园,奔神怡宫,赏陆游纪念馆,上琼花阁,左去揽月楼,直下白鹤厅, 转钓鱼台,走莲花踏步,从湖心亭逾水路,抵中心码头。上南湖美食城,或品茶小憩,或尝地方风味。 揽月楼 南湖风景区交通便利、通讯发达。有二级公路横贯其间,有电信信息塔、中国联通信息塔;有涉外二星级 宾馆——南湖宾馆,有4个会议室,10个酒吧,150个床位。南湖宾馆桑拿健身中心,让你洗去一身的疲惫。宾 馆—旁的“聚贤殿”,雕梁画柱,彩灯高悬,是朋友会聚,举行会议的地方。 南湖秀美在于山水交融,浑然一体。置身于其间,作诗诗兴发,绘画笔生花,观景兴致浓,留影处处佳。 随着建设的加快,旅游的发展,诚如陕西省著名书法家权剑琴先生所书:“五湖名千秋,唯独南湖幽,碧水映 仙境,犹如画中游”。这颗“西北明珠”将会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光芒。 勉县武侯祠位于县城南3公里处。前依公路,后蘋汉水,坐南向北,占地30余亩。武候祠共有7院60余间殿宇房舍,建筑雄伟,市局严整,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,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据史载,勉县武侯树是为诸葛亮建造了最早奉祠庙宇,比成都的武侯祠早半个世纪。诸葛亮死后,朝野上下俱敬其“德范遐迩”, 念其“勋盖季世”,纷纷要求修建祠庙以作奉祠。但因刘备宗庙在成都之故而不好在成都设祠,于是便于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首先为其修庙建祠、供人奉祠。千百年来,因诸葛亮的高风节光鉴万世,所以武侯祠就成了人们的凭吊之所。游人仰慕而至,四季皆香火不断。 祠院内有株枝荣叶茂的“旱茂树”,形似平盖,花开如莲,色香俱佳。为全国稀有乔木花树、每年仲春,鲜花怒放。先花后叶,分外妖绕,为武侯祠一大胜景。 陕西省南郑县南湖风景区,位于古城汉中西南十七公里的汉山北麓。这里,北依秦岭,南临巴山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集北方的苍劲与南方的灵秀于一体,素有“西北明珠”之称,是休闲、度假、旅游的好去处。 南湖1955年6月5日建成,坝高26米,蓄水765万立方,水深23米,年产鲜鱼10万斤,灌溉农田3.3万亩。风景区方圆4.5平方公里,水域面积1109亩,525万株树木,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,绿化了整个景区的七条沟, 八架山,六十八个山头。 景区沟岭幽深,水域曲折,山水翠绿,鸟鸣鱼跃,花卉四季争妍。意境开阔,山水环境,水碧山青,神工造化的自然美同巧夺天工的园林古建筑相结合,融碧水青山为一体,集天灵地秀于其内,自然生景,景中传神,目前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旅游胜地。 南湖风景区是真山真水,美的自然、朴素而又真切,青山环抱,绿水相绕,亭台楼阁,天然成趣;湖风山色 尽在秀丽妩媚之中。经过多年开发建设,大自然的美丽同园林式的古建筑相结合,真可谓“融碧水青山为一体, 集天灵地秀于其内”,增添了无尽的优雅与情趣。 游览南湖风景区最佳路线。进大门,过白玉桥,沿一百三十九级台阶登上坝顶,立即可见“一湖等水如明 镜,四面青山似画屏”。再踏云梯,上狮子亭,更可览南湖全景。眺远山,云雾飘缈,峰巅微露,亭台楼阁, 隐约可见;观平湖,波光粼粼,游船点点,山水交溶,意境深远。下九曲路,过迎水坝,穿林荫道至一号码头, 乘机动船、豪华艇、快艇经水榭长廊,绕湖心岛,过百尺峡,由民乐庄码头上岸,观动物园,川陕革命根据地 纪念馆,游民乐园;步七仙鹤桥过百花园,奔神怡宫,赏陆游纪念馆,上琼花阁,左去揽月楼,直下白鹤厅, 转钓鱼台,走莲花踏步,从湖心亭逾水路,抵中心码头。上南湖美食城,或品茶小憩,或尝地方风味。 揽月楼 南湖风景区交通便利、通讯发达。有二级公路横贯其间,有电信信息塔、中国联通信息塔;有涉外二星级 宾馆——南湖宾馆,有4个会议室,10个酒吧,150个床位。南湖宾馆桑拿健身中心,让你洗去一身的疲惫。宾 馆—旁的“聚贤殿”,雕梁画柱,彩灯高悬,是朋友会聚,举行会议的地方。 南湖秀美在于山水交融,浑然一体。置身于其间,作诗诗兴发,绘画笔生花,观景兴致浓,留影处处佳。 随着建设的加快,旅游的发展,诚如陕西省著名书法家权剑琴先生所书:“五湖名千秋,唯独南湖幽,碧水映 仙境,犹如画中游”。这颗“西北明珠”将会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光芒。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,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南郊巴山北麓浅山谷口,距城固县15公里,汉中市16公里,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。范围以五郎关南沙河水库为中心,东起鸟山,西临闻天坡,南至天明寺,北界嵩山寺,景区面积105平方公里,湖水面积2.7平方公里,植被绿化达8000多亩,雄、奇、秀、逸的山峰54座,沟壑幽深,水域绵长曲折,鸟飞鱼翔,四季花开斗艳。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,风景资源得天独厚,为汉中盆地之冠,人文景观辐射广阔积沉深远。初步选项宾馆、别墅、渡假村、水上乐园、五彩不夜城、狩猎场、商饮区、宗教信仰区等15个项目开发,现已投入1000多万元,用于宾馆休闲区、湖心岛(猎奇岛、五彩不夜城)水上游乐区、宗教信仰区的基本建设。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,始建于唐开元年间,堪称蜀道明珠。灵岩寺素有“陕南小碑林”之称,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,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《甫阁颂》也在寺内。 《甫阁颂》,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(公元172年)刻的一方摩崖石刻。当时,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。故全称《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》 《甫阁颂》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。它的书法,自成一家,独具丰标,为标准的汉隶八分──结构严整,章法茂密,俊逸古朴,风格浓郁,体态赫奕,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,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,是研究祖国文字、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。早在、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,盛名就遍及海内外,为历代文学家、书法家所推崇,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,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,多有著录,仅《隶辨》就录有128处之多,其价值极高。近年来,日本书法界,多次远渡重洋,长途跋涉,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,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。它同汉《石门颂》,《西狭颂》,并称我国的“汉三颂”。 灵崖寺景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[穴且]口村郭家地,(古名,析里;又名白崖)1979年12月,农民修乡间公路,《甫阝阁颂》受损,后被迁至灵崖寺,粘接复原,嵌在前洞石崖边,摩,崖高170公分,宽125公分,全文十九行,第六、十二行为十一字,第十五行为十八字,其余每行二十七字,共计四百七十二字,现存二百二十字,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,最长约20公分。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,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,今可见其勒痕。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(1230年),沔州(今略阳)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,曾临摹过《甫阁颂》,当他任沔州太守后,得知《甫阁颂》就在沔州,喜之不尽。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,受风雨浸蚀,剥落日甚,恐久而绝迹,便仿原刻形制大小,重刻于灵崖寺,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。至明万历时,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,斜痕长102公分,知县申如埙补刻,并在石尾加上“知县申如埙重刻”七字。晚明以来,申如埙补刻而冒“重刻”的《甫阁颂》摩崖,因字迹清显,拓印流传,造成混乱,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。 因《甫阁颂》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,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。到元末,又因高则诚编《琵琶记》戏曲时,将蔡邕演绎为“状元”,流行广泛。因此,群众就讹传“蔡邕撰并书”的《甫阝阁颂》摩崖称为“状元碑”。讹误相传,一直至今,故旧的省、府、县志以讹而载。 但历代碑石研究者,如:南宋·洪适《隶释》,明·赵[山函]《石墨镌华》,清·翁方纲《西汉金石记》,清·王昶《金石萃编》,清·陈奕禧《金石遗文录》以及朱剑心《金石学》等确认: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,仇绋书。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,其生平不详。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,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,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研究与开发等。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,有名“龙王庙”,始建于明代,占地近2千平方米,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,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。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,按照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,依地势高差而建。整个建筑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,气势宏伟。细部装饰注重木雕板绘,外观华丽。富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,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。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,南距汉中市158公里,北离西安市215公里。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、总面积35000平方公里。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,海拔980-2904米。区内有高等植物1580种,隶属175科,679属。有野生动物265种,隶属65科,27目。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、牛角羚、金丝猴和豹4种,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,素有“天然动植物基因库”之称。本区大熊猫毛色奇特,不但有黑白色大熊猫,而且多次发现棕白色和白色大熊猫。 大熊猫 保护区内风景秀丽,旅游资源丰富。旅游者可观看云海茫茫的鲁班峰、造型怪异的冰川遗迹、玉瀑飞溅的姑娘潭、出没在密林中的珍禽异兽。 境内山青水秀,自然风光雄奇秀美,52万亩原始森林完好无损。是集避暑、度假、观光、狩猎、探险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旅游基地,已被省上列入近期抓好的十项工程之一。区内设有招待所接待站,可为游人提供吃、住等服务。 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。在汉中市洋县境内重新发现朱鹮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野外朱鹮种群分布的国家。1986年在国家林业部的支持下,省政府决定成立“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”。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员30多名,在洋县姚家沟、三岔河、白火石沟等5处朱鹮营巢区建立了观察点。朱鹮营巢区在海拔800-1200米,面积近200平方公里。这里山高林密,交通闭塞,环境幽静;化学污染染少,适宜朱鹮栖息、繁衍。据近几年的调查,我区普遍生态环境良好,朱鹮的活动范围逐年扩大,目前涉及到洋县、城固、勉县、西乡、佛坪、汉台别个县、区,约3000平方公里的范围。 由于加强了保护力度;卓有成效的工作,经过18年的努力,种群数量逐年上升,从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80只。 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,已引起国内外有关组织的专家、学者和朋友们的极大关注。近年来,有日本、美国、法国的朋友来此考察、研究、拍片、观光。朱鹮也曾多次赴美、日、法、比、新等国家参加研究或展出,受到国际朋友的高度评价和赞誉。1998年11月26日,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,赠送给日本人民的一对朱鹮“友友”、“洋洋”就是从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等。